1、莫辞吊枯骨,千载长如此。——邵谒《长安寒食》 

2、丹桂花开第二番。——吴文英《思佳客·闰中秋》 

3、夜色银河情一片。——吴文英《凤栖梧·甲辰七夕》 

4、沉吟坐西轩,饮食错昏昼。——杜甫《九日寄岑参》 

5、客思似杨柳,春风千万条。——王安石《壬辰寒食》 

6、岑生多新诗,性亦嗜醇酎。——杜甫《九日寄岑参》 

7、梨花自寒食,进节只愁余。——杨万里《寒食上冢》 

8、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——韩翃《寒食》 

9、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——林杰《乞巧》 

10、只座上、已无老兵。——姚云文《紫萸香慢·近重阳》 

11、明月青山夜,高天白露秋。——李峤《同赋山居七夕》 

12、宫漏未央,当时钿钗遗恨。——吴文英《惜秋华·七夕》 

13、露蓼香泾,记年时相识。——吴文英《尾犯·甲辰中秋》 

14、双缕绣盘金,平沙油壁侵。——陈子龙《唐多令·寒食》 

15、病眼少眠非守岁,老心多感又临春。——白居易《除夜》 

16、二秋叶神媛,七夕望仙妃。——任希古《和长孙秘监七夕》 

17、把紫府清都作一家。——谢枋得《沁园春·寒食郓州道中》 

18、作县几时同志苦,投荒万里倍情真。——王逊《西夏重阳》 

19、影照河阳妓,色丽平津闱。——任希古《和长孙秘监七夕》 

20、池馆隳摧古榭荒,此延嘉客会重阳。——韩琦《九日水阁》 

21、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 

22、林卧愁春尽,开轩览物华。——孟浩然《清明日宴梅道士房》 

23、佳时倍惜风光别,不为登高。——纳兰性德《采桑子·九日》 

24、琅琅新雨洗湖天,小景六桥边。——张可久《风入松·九日》 

25、一樽岁酒拜庭除,稚子牵衣慰屏居。——钱谦益《丁卯元日》 

26、长衫我亦何为者,也在游人笑语中。——元好问《京都元夕》 

27、素娥无赖,西去曾不为人留。——苏辙《水调歌头·徐州中秋》 

28、报扫荡、狐嗥兔舞。——吴潜《海棠春·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》 

29、重阳初启节,无射正飞灰。——阴行先《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》 

30、回首西陵松柏路,肠断也,结同心。——陈子龙《唐多令·寒食》 

31、人间梦隔西风,算天上、年华一瞬。——吴文英《惜秋华·七夕》 

32、细数十年事,十处过中秋。——范成大《水调歌头·细数十年事》 

33、绝塞平川开堑垒,排空斥堠扬旗旌。——王琼《九日登长城关楼》 

34、把酒看花想诸弟,杜陵寒食草青青。——韦应物《寒食寄京师诸弟》 

35、几多情,无处说,落花飞絮清明节。——魏承班《渔歌子·柳如眉》 

36、绀海掣微云,金井暮凉,梧韵风急。——吴文英《尾犯·甲辰中秋》 

37、朔方三度重阳节,河曲干旌岁岁忙。——齐之鸾《九日登清水营城》 

38、滴露和云,添花补柳,梳洗工夫。——乔吉《折桂令·七夕赠歌者》 

39、去年上巳洛桥边,今年寒食庐山曲。——宋之问《寒食江州满塘驿》 

40、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——秦观《鹊桥仙·纤云弄巧》 

41、旧游人不见,惆怅洛城东。——张继《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》 

42、穿针人在合欢楼,正月露、玉盘高泻。——严蕊《鹊桥仙·碧梧初出》 

43、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?——高启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 

44、蛟龙偃蹇,观阙嵯峨,缥缈笙歌沸。——文征明《念奴娇·中秋对月》 

45、青雀西来,嫦娥报我,道佳期近矣。——文征明《念奴娇·中秋对月》 

46、净洗绿杯牵露井,聊荐幽香。——吴文英《浪淘沙·九日从吴见山觅酒》 

47、北极怀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——宋之问《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》 

48、香翻桂影烛光薄,红沁榆阶宝靥匀。——赵时春《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》 

49、他乡共酌金花酒,万里同悲鸿雁天。——卢照邻《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》 

50、翠微高处,故人帽底,一年最好,偏是重阳。——吴文英《惜黄花慢·菊》 

51、三晋云山皆北向,二陵风雨自东来。——崔曙《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》 

52、五更钟动笙歌散,十里月明灯火稀。——贺铸《思越人·紫府东风放夜时》 

53、算明朝、未了重阳,紫萸应耐看。——吴文英《霜花腴·重阳前一日泛石湖》 

54、雁边风讯小,飞琼望杳,碧云先晚。——吴文英《玉漏迟·瓜泾度中秋夕赋》 

55、须教月户纤纤玉,细捧霞觞滟滟金。——晏几道《鹧鸪天·九日悲秋不到心》 

56、共庆新年笑语哗,红岩士女赠梅花。——董必武《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》 

57、水晶帘不下,云母屏开,冷浸佳人淡脂粉。——晁补之《洞仙歌·泗州中秋作》 

58、楼前绿暗分携路,一丝柳、一寸柔情。——吴文英《风入松·听风听雨过清明》 

59、莫唱江南古调,怨抑难招,楚江沉魄。——吴文英《澡兰香·林钟羽淮安重午》 

60、万化相寻绎,人生岂不劳?从古皆有没,念之中心焦。——陶渊明《己酉岁九月九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