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…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
2、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3、焉用佞?御人以口给,屡憎於人。不知其仁,焉用佞。
4、盖有不知而作者,我无是也。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;多见而识之。
5、赤之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吾闻之也:君子周急,不继富。
6、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不幸短命死矣。今也则亡,未闻好学者也。
7、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
8、诵《诗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;使之四方,不能专对;虽多,亦奚以为?
9、父在观其志,父没观其行;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10、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,则又当恭敬,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。
11、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
12、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
13、政者正也,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
14、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;智者动,仁者静;智者乐,仁者寿。
15、君子之行也,度于礼。施,取其厚;事,举其中;敛,从其薄。
16、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
17、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零,咏而归!
18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已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
19、“君子无所争”者,言君子之人,谦卑自牧,无所竞争也。
20、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。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
21、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22、笃信好学,死守善道。危邦不人,乱邦不居,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
23、子谓于产。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24、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
25、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。
26、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故为政在人。
27、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28、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,说(悦)之不以道,不说(悦)也。
29、上好礼,则民莫敢不敬;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服: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
30、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
31、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
32、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;……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
33、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必也,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
34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35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
36、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,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
37、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。
38、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!
39、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40、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
41、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
42、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己,不亦远乎?
43、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
44、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
45、一箪食、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忧,回也不改其乐,贤哉回也。
46、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
47、或曰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48、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下信乎?传不习乎?
49、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
50、子为政焉用杀?子欲善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
51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52、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
53、文子辟恶逆,去无道,求有道。当春秋时,臣陵其君,皆如崔子,无有可止者。
54、皆齐大夫。崔杼作乱,陈文子恶之,捐其四十匹马,违而去之。
55、君子食无求饱,……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56、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57、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
58、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
59、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回也不改其乐。
60、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
61、君于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
62、宁武子,邦有道则智,邦无道则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
63、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
64、子曰:“临之以庄,则敬。孝慈,则忠。举善而教不能。则劝。”
65、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66、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
67、言未及之而言,谓之躁;言及之而不言,谓之隐;未见颜色而言,谓之瞽。
68、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69、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
70、子谓于产。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
71、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。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72、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,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
73、子贡问曰: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: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
74、(“撰”去提手)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75、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。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!
76、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: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
77、使民敬、忠以劝,如之何?子曰:“临之以庄,则敬。孝慈,则忠。举善而教不能。则劝。”
78、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
79、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谓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谓之有司。
80、贤贤易色;事父母能竭其力;事君能致身;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谓之学矣。
81、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
82、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。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
83、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
84、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